你的時間不該浪費在無效會議上!5招讓你開會更高效

唐美娟

唐美娟

2025年4月14日 上午 6:25

預設類別

別讓會議變成時間黑洞!5招讓你開會更高效

        「早上 9 點,一場跨部門會議開始。營運部門的 Jack 滔滔不絕地講了 30 分鐘,結果人資部門的 May 聽不懂重點,財務部的 David 則在回 Email,最後這場會議開了一小時,卻沒有一個具體決議。這樣的場景,你是否也很熟悉?」

        在企業運作的過程中,「開會」幾乎是每個人的日常,就像上面的案例,為什麼有些會議總讓人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因為對有些高階主管來說:「決策效率太低,會議只是形式,沒有實際結論!」,而中階主管可能覺得:「開了這麼多會議,員工卻沒有確實執行,問題還是沒解決!」,然後一般員工心裡想:「我們只是被拉來聽,根本沒有發言機會,最後還是主管決定!」

        如上述所言,這些無效會議會讓組織內部溝通成本增加,導致決策與執行效率低落。如何讓每場會議都發揮真正的價值?

        所以整理以下五大技巧提供不同層面的解決方案,用以幫助企業的各種角色來提升工作效率!

主題

角色

常見問題

解決方案

1. 設定明確目標與議程

決策者(高階主管)

會議流於形式,無實際決策

所有會議須明確設定目標(如「決定新市場策略」而非「討論市場動態」)

確保所有會議都有具體的產出(如決策方案、行動計劃)

針對重複性會議(例:專案進度例行追蹤)進行評估是否改成書面報告

主管

會議內容雜亂,討論無法聚焦

會前擬定會議議程,提前通知與會者準備

限定每個議題的討論時間,避免無限延伸

指定決策負責人,確保產出具體結論

2. 控制與會人數與時間

決策者(高階主管)

會議時間過長,重要決策者無法有效運用時間

設定「黃金時間法則」:決策會議不超過 60 分鐘,討論型會議不超過 30 分鐘

限制與會人數(如高層決策會議不超過 5 人)

改用書面報告,減少不必要的會議

主管

會議與會者過多,卻沒有實際參與

只邀請真正有決策權或關聯度的成員,其他人可透過會議記錄了解內容

短會議模式(如每日站立會議 15 分鐘內解決問題)

敏捷開發團隊常採用 stand-up meeting(站立會議)來提升效率,每人僅陳述 1. 今日目標 2. 可能遇到的問題 3. 需要的支援。

3. 會議不再跑題!3 招讓討論聚焦

主管

會議常出現與主題無關的討論,導致時間拖長

會議開始前,重申核心目標

會議中若發散話題,立即導回正軌,例如:「這個議題可能不在今天的範圍內,我們另開會討論。」

設置「最後 10 分鐘決策時間」,確保會議有具體結論

4. 會議後的行動計畫與追蹤

主管

會議結束後,沒人真正執行,最後不了了之

會議結束前,確認所有決策的「負責人、執行期限、預期結果」

使用 TrelloNotion 或其他專案管理工具追蹤行動計畫

例如:Trello 可用於任務分配,Notion 適合記錄決策。

員工

會議結束後,不知道該做什麼,導致進度延誤

會後 24 小時內,回顧會議記錄,確認自己的責任與時程

主動向主管確認不清楚的任務,確保執行方向正確

5. 善用工具,讓會議更高效!

主管

會議記錄與文件管理混亂,影響溝通

使用 Google Docs 共享會議議程與記錄,減少 Email 來回溝通

透過 Teams Googlemeet 減少線下會議,提升遠端溝通效率

員工

無法有效整理會議資訊,會後難以回顧

善用 SeaMeetPlaud等錄音紀錄設備記錄會議重點,減少冗長筆記

使用專案管理工具紀錄追蹤確保會後行動計畫能落實

        其實無效會議不僅拖垮工作效率,還可能影響企業決策的執行力。然而,只要掌握明確目標、控制時間、強勢控場、運用工具、落實追蹤這五大技巧,就能讓會議變得高效且有價值。

        也透過這些角度可以重新審視公司裡的會議模式,讓每一次會議都能真正幫助企業前進,而不是成為無意義的時間黑洞!

📍延伸學習:

請先登入

文章標籤

# 高效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