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進軍海外市場?你應該先學這幾件事!
或許很多人以為,語言能力強就能做好國際業務,但事實並非如此。
就像筆者早年進到越南市場時,觀察越南主要商業語言並非英語,而是越南語,雖然年輕一代逐漸具備英語能力,但在商業談判與市場溝通時,當地語言的優勢仍然不可忽視。
此外,再拿馬來西亞來看,這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國家,當地市場受到馬來裔、華裔與印度裔文化影響,若是單憑流利英語仍不足以完全打開市場。當然也要考量當地市場研究、跨文化問題,以及整體的佈局與應用,以下提供幾個關鍵重點作為參考:
進入國際市場應注意的首要事項
通常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步是針對當地人的痛點及需求來進行市場研究與調查。平常大家都能先快速地進行資料的蒐集,也可透過市場的報告、政府數據及當地商業新聞來了解市場趨勢,經由研究當地競爭對手的產品、定價及行銷策略,再來找出市場切入點,而現在更能利用 AI 整合資訊來整合更多的元素,不過『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因為消費者的實際訪談或是當地的商業夥伴、通路PM的喜好等第一手回饋,還有像食品的口味等,都無法單靠數據獲得或感受,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每次筆者都會帶團到越南當地考察的緣故,才能得到不同的通路和商品的型態的多元性回饋,再進一步調整可行性的產品策略。
此外,在越南,電子商務正在快速發展,然而當地消費者仍然習慣貨到付款(COD),這對企業的進入方式就會造成影響。而在馬來西亞,由於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某些產品需符合清真(Halal)標準才能被廣泛接受,因此企業若未考慮這點,可能會錯失龐大的穆斯林市場。
文化與商業習慣
不同國家的商業文化與談判方式不同,錯誤的溝通可能導致合作機會流失,若企業忽視當地文化,可能也會影響品牌形象和市場接受度。
就拿溝通風格來談,西方國家較直接,但日本、越南更傾向於委婉的溝通模式。而在人脈關係中,對華人市場來說,有關係就沒有關係,但歐美市場則更重視契約精神。若是以宗教與社會價值觀來看,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穆斯林消費者和華人的飲食習慣就很不同,而且與華裔企業合作時,數據與績效是關鍵,而與馬來裔企業洽談時,建立信任感更為重要。
此外,在與海外企業合作或談判時,也需要了解當地的談判風格與商業倫理,就談判策略而言,越南企業通常強調長期合作,在談判時,過於直接的拒絕可能被視為不尊重,建議使用更委婉的方式來回應對方提案,且在東南亞的決策過程往往較長,這些因素應納入專案管理,以免與公司既定發展規劃脫節。若是遇到伊斯蘭教,在其文化中也要避免齋戒月期間安排重…
...